
中泰乒乓外交纪实之一:不打乒乓球的副团长
五洲传播出版社 2020-03-09
作者:程瑞声

中国派乒乓球代表团访泰,是在泰国派乒乓球代表团参加1972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之后,中方为进一步打开中泰关系大门采取的重大步骤。
1972年9月初,在北京举行了亚乒赛。泰国派乒乓球代表团参加了这一锦标赛。该团顾问巴实·干乍那越是位特殊人物,他受泰国领导人的委托来向中方试探改善泰中关系的可能,可以说是特使了。
陪同巴实访问的常怀、常媛兄妹,也是两位具有独特经历的人物。他们是上世纪50年代受泰国前总理銮披汶·颂堪委托同中国秘密接触的友好人士乃讪·帕他努泰的儿子和女儿。乃讪·帕他努泰推行“人质外交”,常怀、常媛被送到中国来学习,有过曲折而不平凡的经历。1997年中泰合拍电视剧《龙珠》,讲的就是关于他们的故事。
巴实是泰籍华人,中文名许敦茂,当时已近60岁,职务为泰国全国行政委员会财政、经济、工业署副主任,对我国友好,为人老练,谈吐稳健。常怀、常媛当时只有20多岁,风华正茂。特别是常媛,容貌俏丽,十分活泼,担任此行的翻译。
当时,我在外交部亚洲司担任东南亚处副处长,以友协理事名义全程陪同他们。1972年9月1日晚8点,赛事组织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,欢迎各国乒乓球代表团,共100桌,我陪同巴实一行参加。这时,出现了礼宾上的一个难题——巴实不是团长,不能安排上主宾席,但如安排在泰国乒乓球代表团的桌上,桌次又太靠后。根据我们的意见,主办方为巴实、常怀、常媛单独安排了一桌,即第52桌,由时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来陪,我们接待组也参加。
9月1日和3日,廖承志会见了巴实,双方交换了意见。3日晚,廖承志在国际俱乐部为巴实一行举行了宴会。9月5日晚11点,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巴实一行。我先行到达,向周总理汇报了有关情况。会见由常媛担任翻译。巴实表示,泰方希望双方先开展贸易、文化、体育交往,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。
周总理表示,中国希望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,不干涉别国内政。现在泰国尚不能与中国建交,我们表示理解。最后,周总理托巴实向泰国国王和总理转达问候。会见到深夜12点20分结束。
巴实的中国之行揭开了中泰“乒乓外交”的序幕。1973年5月,中国决定派乒乓球代表团于6月访问马来西亚。泰国乒乓球协会闻讯后,邀请代表团顺道访问泰国,中方同意。由于中国派贸易代表团访问过马来西亚,中马已接近建交,而乒乓球代表团是新中国成立后访泰的第一个代表团,因此对泰国的访问更加突出。
外交部本来并没有计划要派人参加代表团,但在国家体委确定代表团团长后,他给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打电话,希望外交部能派一位熟悉东南亚情况的同志参加代表团。部领导决定派我参加,用对外友协理事的名义,担任代表团副团长。
代表团总共18人,运动员分别来自国家队和云南队,著名的运动员有周兰荪、郑敏之等。
周总理对代表团非常关心,亲自过问代表团成员名单。6月7日,代表团出访的当天清晨,周总理又通过外交部值班同志传来了指示,要我转告全团同志,在国外如遇到难解决的问题,可以打电话到北京。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使全团同志深受鼓舞。
我们代表团在6月9日至16日访问马来西亚后,于6月17日中午抵达曼谷机场。
(作者系中国驻缅甸、印度前大使 ;播音:张闻天)
本文出处:《中国和泰国的故事》(主编:李萍)